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立外记

真武之下飞鱼升(一)

立外记 猥琐的三三 4295 2021-12-01 10:54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朱棣皇帝推崇道教,下令大修武当山门,为其添砖加瓦,建三十三群殿,号称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桥,全数由工部设计出资建造。看得多少武林中人羡慕乃至于嫉妒,却不敢有丝毫贬损。

  此时武当承自张三丰显化真人亦不过数十载,是无可争议的年轻门派。然而不仅在道教声望无量,单说在武林江湖间的地位,也早就与少林寺分庭抗礼。

  似乎是老天爷还嫌不够热闹,大明永乐十一年、十二年圣王御驾敕建,留下武当山紫霄官正殿梁上御书大字。更有三天门绝壁上“一柱擎天”四字,令人叹为观止。

  自从这时起,武当在声名大噪,天下皆知的同时,也在无形间被推到风口浪尖。上门挑战者,拜师者,曲意结交者络绎不绝,人来人往都快把山门踏破,完全不顾道家清静修行的意愿,使得武当门人都感到头痛。

  而这股风潮,至今仍然在持续着。

  当然,阴阳相成,福祸相依。除了没人在意的名声,武当也因此确确实实地收到了很多有天分和品质的好儿郎。

  其中有两个俗家弟子,格外的令人瞩目。一者名叫钱天志,另一个名叫李仪。

  两个人年龄只差三年,钱天志当年十四,李仪十一,前者早三天拜师,二人就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师兄弟。

  习武的过程是痛苦并快乐的,也是漫长而短暂的,转眼时光已经来到了成祖二十年。

  此时两个人都已经长成了青年,这天,钱天志领着头监督师弟们练武,想到下午的经文功课就有些头痛,手里的动作不由一涩。

  李仪看见他的表情,一边打着十二段锦一边笑道:“师哥,你又想翘掉功课了是不是?忘了上次师父怎么拿三十六玉镜肘,啊,顶你个肺啦?”

  钱天志撇撇嘴,“那你是想尝尝我的太乙五行拳?甭废话赶紧练!”话虽如此,他心下确实犯着嘀咕,犹豫不定。

  比起李仪擅长的书法和经文典籍,他更喜欢丹青写生。这与性格不无关系,他向来欣赏直观而不教条的感受,特别讨厌条条框框,对一切招式和思维模式都有自己的理解。为此师父在赞扬他创新的同时,也没少骂他不务正业异想天开,当真是又爱又恨。

  一个时辰后打完收工,所有弟子都是汗流浃背四仰八叉,唯独二人大气也不喘一下。无怪有人说下一届掌门便在二人间选出,只等他们谁先选择正式出家舍弃俗名,掌门便会赐予字辈,更兼衣钵也说不定。

  然而师弟们看着二人有说有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执着于俗名,明明都是形单影只的孤儿,孑然一身,无甚执着之物。

  他们真的不在乎名誉吗?不在乎掌门之位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吗?

  一个师弟对另一个问道:“你说,师父什么时候肯传我们秘而不宣的功法呢?”那弟子回答道:“别想啦,正式出家的听说也没几个有资格学习,那俩如果出家怕是一定的,可谁知道他俩闹什么别扭?”

  钱天志仍然在一旁损着李仪十岁尿床的尴尬经历,谁也没注意到他眼里的一丝精光。

  “我说,下午又是书法?”钱天志问李仪道,“当然了,工笔也是三丰祖师爷的精华之作,咱们又不是大老粗门派,不说高尚的也总得有些陶冶情操的本事吧?”

  “少激我,没用。再说我丹青不是比你好?”“艺多不压身,你少推搪。”李仪有时候总会莫名的固执,让钱天志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诶诶,对了,前两天我听知客道人说山下来了一批新的挑战者,送来了拜谒帖,来势汹汹啊。”话虽如此,钱天志的神情完全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李仪翻了个白眼,“这都十年了,几处宫阙两行字迹,惹出多少事端?为何非要执着于名望?”钱天志诡异地一笑,“说到字迹......听闻里面有一位判官笔的高手,书法亦是一绝,行书第一,其余无不精通,人称‘常羲之’呢。”

  “师哥,咱们下山吧,现在就去。”

  年轻人好动的天性促使二人偷偷溜下山,跑到山下的小城镇供李仪观摩书法,顺带让钱天志买颜料。

  酒肆里,几个客人围在一桌,东西南北的聊着。二人拼着责罚下山,横一条心准备玩个痛快,也算不虚此行。于是在办正事之前先走进了酒肆听些故事,和他们拼一桌倾听。

  “你说当今圣上又是锦衣卫又是东厂的,一群没蛋的居然也能管事,也不知是奏啥。”

  钱天志和李仪听到这句话,都是一皱眉。李仪在想言者所说的两个字的,钱天志却在想三个字的。

  此刻,他在想什么?

  另一个酒客磕着花生接话道:“嗨,你管恩?皇帝吗,肯定比咱们小老百姓聪明,想的自然多咯。”

  之前说话者挠挠头,看着外面的驿站说道:“我就是不明白,好好的弄出来这么多人,每次我望着,驿站来回跑马都累了,他们也不累噻?”

  这时桌角一个男人喝着酒冷笑,“嚯嚯,你以为咧?成祖滴位子是咋坐上的,他谁都会疑心,当然要防范底下人了。”

  明成祖朱棣本来只是藩王,在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继位后,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夺走了皇位,杀害了一大批忠于旧帝的臣子从而巩固地位。饶是如此,他仍然担心有人故技重施,在削藩王权力的同时,更是恢复锦衣卫,设立东厂,开创了大名鼎鼎,同时也是大明鼎鼎的两大特务机构。别说朝廷,就是江湖人都闻之色变,避之如虎。

  “这话是随便说的?你不要脑袋啦?”一个客人面如菜色地说道,桌角的人抹抹嘴一推椅子,砸在桌上几块碎银子,便即出门,对这些人不屑一顾。

  恶客离去,几个人聊天的氛围稍稍缓和。

  “要我说,当今圣上是真厉害,跟当年的霍去病一样,打得蒙古人是嗷嗷只叫啊,这比什么都管用,知道这个就行了。”

  “霍去病打得是匈奴,真是没见识。”一个看上去衣着好一些的人嘲笑道,之前说话的汉子顿时脸红到了脖子根,硬声道:“那怎么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屁!”

  “是其心必异......不过你这句倒有理,若非太祖成祖驱除鞑虏,我们现在仍然是那群蛮夷的板上鱼肉,任他们刀俎宰割。”

  “说得对!那群狗娘养的鞳子,就该杀千刀游街示众!”一个大汉把酒杯砸在桌子上骂道,神情十分激动。

  李仪不无兴趣地问钱天志道:“师哥,你怎么看?”钱天志叹了口气,“站在不同的立场,互相之间为敌人,自然要用最猛烈的手段消灭对方。但是彼此之间如果没有立场上的冲突,仇恨这种东西,放下倒也无妨。”

  他本以为说的够小声了,岂料之前的大汉耳尖,站起身一把抓住钱天志的领子骂道:“我日你马币,你小子有没有点汉人的骨气?信不信我呼死恩!”

  钱天志哼了一声,“你耳朵倒好,没听见前一句吗?”李仪扶住额头,师哥一旦认准的事情,就是三丰祖师爷再世,只怕也掰不过来。

  大汉勃然大怒,举起拳头就要打下去。李仪害怕不已,倒不是担心师哥受伤,只是二人偷溜下山不说,如今再要惹是生非,说不定能被逐出师门。

  就在钱天志刚想用金丝荷叶掌打他个岔气的时候,一只暗器‘嗖’地一下打在了汉子的手腕穴道上,顿时汉子一个吃痛,不由自主地放开了钱天志。

  钱天志一回头,看见一群人坐在另一桌,他是识货的,一看身形便知几人都是习武者,随即抱拳躬身道:“小子鲁莽,多谢前辈解围。”说话间的对象是一个儒雅书生打扮的中年人,看座位的位次应该是这伙人的首领。

  此刻那人虽然手已拢在袖子里,但袍袖还在微微晃动,掉在地上的一块石子想必正是他打出的。

  那中年人笑道:“小兄弟见识独到,不料也是武林中人,在下这一下却是多余了。”

  捂着手腕的汉子一听这小子竟然是个练家子,立马不敢吭声,挪了个座位坐在另一边。同席的人虽然不敢出声,但大多也都对那句话不屑一闻,纷纷挪开位子划清界限。

  钱天志丝毫不以为忤,对那中年人问道:“前辈却不恼小子一番话?”中年人摇摇头,“没打过仗的,都嚷嚷着铁血干戈,豪情壮志;经历过战争的,才知道刀剑无眼,人命可贵......见多了血,就知道人血都是红的,非要分个你我出来,留下白骨皑皑。”

  说话间,他的脖子稍稍转了一下,二人这才看到上面的一道长疤,看粗细看深浅,怕是能蔓延到腹部,顿时肃然起敬。

  “诚如小兄弟所言,干戈化玉帛,功德方无量。‘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你这言论,李太白定然喜欢啊。”

  钱天志就像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夸赞的小孩一样,露出欣喜的表情,唱个喏便即坐在了这一伙人的席间。中年人旁边的一个武师对他的无礼甚是不满,刚要呵斥却被中年人阻止。这时钱天志冲李仪招手,后者只好见礼后一并坐下,挂怀着那个常羲之。

  中年人此时问道:“说了这许多,还未请教二位尊姓大名?”二人论年龄是晚辈,重新站起身,一并抱拳见礼道:“在下钱天志,”“在下李仪,草名不足挂齿。”

  旁边人都不明白中年人为何会对两个貌不惊人的小辈这么探究,然而中年人仍是颇有兴趣地问道:“不知二位师承何处?于此乡镇作甚?”

  尽管他没有回礼通报姓名,但出于对前辈的尊重,李仪便开口道:“小可二人是武当三丰派俗家弟子,在此......额,采购笔墨。”

  此话一出,他便即察觉到除了中年人以外的所有人都是脸色一变,气氛变得颇为尴尬。他和钱天志又不傻,只是心里嘀咕了一句,“这么巧?”

  果不其然,旁边人趾高气昂地说道:“嘿嘿,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你可知这位是何人?”其实二人已经猜到了,但苦于李仪想见识墨宝,有求于人,只能顺着话摇摇头。

  “告诉你们,这位便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常羲之常前辈。当真是冤家路窄,几天来我们先礼后兵,按规矩递帖子没有回信不提,走了多少次山门,武当派竟无一人应战,你们还有没有身为武林中人的骄傲?”

  常羲之却给了那人脑袋一巴掌,“行了,为难小辈算个什么本事!”他转头对二人说道:“抱歉,让你们见笑了。在下常羲之,此番前来想要与武当切磋。在下并不敢咄咄逼人,只是实在想要见识武当绝学,不得已失礼了。择日不如撞日,不知你们能否为我引荐呢?”

  李仪和钱天志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表情里读出了‘要坏’二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