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后面的几天,苏亦已经不需要担任临时会务人员了。
一切,他不太感兴趣的报告,或者说,跟他的方向差距太大的报告,都没有怎么去听讲。
这种情况下,他没事干就偷溜出宾馆去外面闲逛。
为了方便,还特意让吴镇武帮忙找来一辆自行车。
中国有两个春城,分别昆明跟长春,前者苏亦很熟悉,后者很陌生,前世,他也没来过长春多少次,而且,大部分来长春都是因为蹭学术会议。
跟这一次,很像。
因此,他对长春并不熟悉。
一开始,只能先了解一下南湖宾馆周边的情况。
好在隔壁就是长春邮电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吉大南湖校区,因此,这里也成为苏亦第一站。
他在长邮,谁也不认识,但因为他胸前挂着北大的研究生的徽章,门卫简单问话之后,就直接放行了。
结果,他对通信一窍不通,也看不出啥东西来,校区也没有特色建筑,草草参观,感受一下这个年代邮电人的精神风貌,就开撤。
第二站,则是大佛寺。
寺庙在南湖的另一边,走过去,还要经过南湖大桥,大桥最早叫垂虹桥,建于30年代,后来被烧掉年代末继续重建,是一个百多米的木桥,年久失修,今年拆除就绪重建,一下子就变成长春最长的大桥。
又恰好横穿南湖公园,经常有市民在这边散步,苏亦穿过去大桥的时候,看风景的人还不少,让他忍不住驻足拍照。
在大桥逗留片刻,骑着自行车继续往前,环湖骑行,差不多绕了大半圈,终于到了大佛寺。
大佛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原址是现在的市人民图书馆,之所以搬迁到南湖这边,主要是35年的时候,要建“世界红卍字会满洲总会”,大佛寺这块地被曰本人相中了,直接被拆掉,被迫搬迁。
这一次,大佛寺主体建筑被拆掉了,却保留了寺庙山门、围墙等。
结果没建两年,1937年的时候,日本人又打算拆迁新建的大佛寺,他们要在大佛寺的新址修建“建国忠灵庙”。
这一次被继续相中的理由则是,大佛寺新址临近南湖,风水极佳。
逮着一只羊就使劲薅,谁让它好欺负呢。
大佛寺的拥有者,肯定不敢反坑。
只能继续搬迁,原计划要搬迁到八里堡重建。
后来,战事吃紧,曰本人示弱,也没有继续折腾了,到1945年东北光复时,也只拆除了山门和围墙。
第一次,大佛寺被拆主体,剩下山门跟围墙,这一次,又被拆除山门跟围墙,算是圆满了。
就这样,大佛寺才继续在南湖之畔安家落户,成为方圆十里唯一一家佛教寺院。
大佛寺很小,只有大雄宝殿,跟广州的光孝寺没啥可比性。
倒是门口的对联“人过大佛寺,佛寺大过人”,挺有意思的。
这边也不是啥文物古迹,可看性不强,倒是寺庙内有僧侣在朗诵《心经》,之前带着北大考古专业去逛故宫的时候,苏亦也带着他们朗诵《心经》,也算碰巧了。
这年头的朗诵是真朗诵,不像后世,动不动就弄一些音频来忽悠人。
苏亦不是佛教徒,他除了马列主义之外,啥也不信,但研究佛教考古,对寺庙多少有些敬畏之心,跟着僧侣一起朗诵完毕,他才离开。
主要是没啥好看的。
他本来还打算去附近观看伪满建国忠灵庙,毕竟来都来了,不看看多少有些遗憾,最终这个愿望也没法满足。
这里现在还属于航校营区,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就算他是北大研究生也不好使。
苏亦不至于傻乎乎去打听,他拎着相机,跑进人家军校营区拍照,而且还涉及伪满时期的历史建筑,想干啥呢?
这种敏感的事情,他也不愿意去碰触,而且据他所知,现在忠灵庙还被营区拿来当仓库用,他费尽心机去拍啥人家仓库干啥。
不进去就不进去嘛,反正以后也有机会,这里变成长飞小区以后,也就对外开放了。
这玩意也不是非看不可,它仅是个做样子给殖民区的民众看的招魂幡,之所以遗留下来,没有想伪满皇宫里面建国神庙一样,被付之一炬,烧成灰烬,主要是它一开始对伪满洲帝国的国体并无影响,也就没人过问。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好不容易来了一趟长春,还是这个时代的长春,不了解当年伪满的历史遗迹,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可以说,长春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口十余万的城市,变成现在的吉林省会大城市,跟这段历史是密切相关的。
难得有时间,苏亦决定利用这几天忙里偷闲的时间,好好看一看伪满时期给这座城市留下的历史遗产。
当年长春之所以被选为“新京”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当年,哈尔滨是俄国人的地盘,沈阳则是前清的陪都,都有它们浓厚的文化氛围,只有长春是当年日俄战争后夺得南满铁路附属地,是南满铁路上的一个纯商业城市。
有着浓厚的日式文化氛围。
作为当年满洲国的新京,曾经的亚洲最大城市,长春的城市建设规划,也相当不错,虽然很多规划项目都只是留在计划当中,但是底子弄的不错。
可以说,长春几乎是一座从无到有的近现代殖民城市,在国内含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区域并不少,比如各个地区的租界。
然而,长春确实特殊的。
它可以说从零开始规划的大型城市,是一座具有博物馆意义的殖民城市。
因此,就算到了78年,整座城市建筑基本上还保持着三四十年代的原貌。
建国忠灵庙看不了,苏亦又想到伪满皇宫,结果一打听,这里面成为长春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博物馆在十年间已经撤消,还没有恢复建制,再加上,当面被当作军营,遗址内部遭受到严重破坏,也没啥好看的,再加上没有陈列品,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没啥好看的,再加上距离确实有点远,就算挤公交来回也要两个多小时,苏亦也就打消这个念头。
忠灵庙在航校营区里面当作仓库用,伪满皇宫变成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的厂区,那么其他的建筑呢?
总该有合适看的吧?
当然有。
比如伪满时期的“第一厅舍。”
现在的作为市委大楼的伪满“第一个厅舍”还没有拆除。
所谓的“厅舍”,也就是当年的政府办公类建筑,属于日语称呼,也叫“官舍”或“官厅”。
是兴亚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兴亚,兴亚,振兴亚洲,伪满期,日本鼓吹“*****”的政治口号,妄图从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侵略中国,其狼子野心也充分在伪满时期建筑风格上体现。
“兴亚式”建筑风格(“帝冠式”“满洲式”)作为一种模式,成了当年的长春的官方主要建筑的主样式,也使得长春跟东京一样,成为唯二的兴亚式建筑的集中区。
如果研究建筑史,兴亚式建筑就是最好的载体,它见证了日本对各个地区的侵略,所以,韩国、港台地区也有少量的兴亚式建筑,不过最多的还是长春,没有被拆毁的,差不多有四十多处。
要研究这段历史,在长春读书,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仅第一厅舍,没有拆除,就连以1914年建成的长春火车站也没有拆除重建,一切都是原汁原味。
前世,苏亦来长春的时候,这两处建筑已经拆掉了,在这个还没有被拆除的年代,就显得尤为珍贵。
火车站,作为来长春的一站,没啥好说的,都已经看过,也拍了一些照片,苏亦直接略过。
因此,第一厅舍成为他的首选。
这里就没有伪满皇宫那么远了,又是市委大院,他这个北大研究生的身份是够用了。
虽然公里的距离,苏亦也不愿意继续骑自行车了。
长春的公共交通设备还是很先进的。七七事变后,伪满政府还曾经规划建设环城地铁,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作罢,后来就开始规划有轨电车,建国以后,长春还大量沿用,不过1960年到1977年,有轨线路也被拆除,被无轨电车代替,就算如此,还留条,绝对的城市特色。
苏亦拿着从邮局买来的长春城市地图,以南湖宾馆为,开始做攻略,他对长春不熟悉,但吴镇武熟啊,直接把这货拉过来当参谋,不过他是于老的研究生,又是正式的会务人员,不能像苏亦这样随意离场,不然,都可以拉对方当向导了。
一个人的旅行,走走停停,感受这个城市的魅力,也很好。
最终吴镇武也不放心他一人瞎跑,毕竟他第一次来长春,人生地不熟的,于是跟导师请假,陪同他游玩。
不对,苏亦名义上是说学术考察。
毕竟他之前在北大历史系开学大会上可是做了“宅兹中国”的演讲。
里面涉及大量的东亚史以及日本史研究,还有当年的“满蒙回藏鲜之学”的研究。
这一点,高铭跟邹恒两位先生都知道,因此难得来一趟长春,他肯定不能错过就地调查的机会。
这种情况之下,吴镇武以吉大的研究生的身份陪同,再合适不过。
市委大楼在人民广场的东南侧的斯大林大街之中,这条号称亚洲最长大街,现在还没有改名为人民大街,依旧保持着解放后的称呼。
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厅舍,完全就是因为它是伪满政府在新京建造的首座办公建筑。
1932年7月开建,1933年建成,速度相当快,当年作为伪满政府的文教部和国都建设局共同使用。篳趣閣
长春光复以后,则成为民国市政府使用听说是长春第一次解放时被苏军炮兵误炸,严重损毁,后来重新修缮,却没有原来的高度。
到了48年,长春彻底解放以后,这里就成为党校以及市委的办公大楼。
就没再挪过窝。
苏亦来之前,梳理过长春的城市历史,知道人民广场,就是当年的城中心,斯大林大街、新民大街、解放大路三条大大道交汇于此,要是能上市委大楼的塔楼俯视整个城市的话,定然极美。
苏亦说干就干。
之前广州,去参观中山纪念碑,当时内部没有开放,不能登塔。
现在这里是市委大楼,总该是开放的。
吴镇武忍不住问,“这玩意,到底行不行?”
苏亦笑,“先试一试,万一行呢?”
于是,他拿着身份证明,北大的介绍信,还有研究生胸章直接朝着门卫室走过去。
他一开始也没报啥希望。
不曾想,还真可以通行。
保卫干事,听苏亦是北大历史系的研究生,打算研究伪满建筑史,呼吁国人的铭记历史,激发学生奇,苏亦为啥对这些兴亚式建筑那么感兴趣。
苏亦也只能跟他简单科普,前面科普了概念,又谈论兴亚式建筑的发展史。
“它在曰本习惯被称为帝冠式建筑,仅仅从名字就知道式日式特色,在长春就被称为满洲式建筑,其实它本质上就是西体东壳,是30年代在日本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的背景下,为对抗现代主义建筑而产生的日本建筑样式。因为有着极为鲜明的日式的屋顶,所以被称为穿着军服的建筑。这属于一种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其实所谓的折衷主义也是曰本学者鼓吹的,不光说的天花乱坠,在很多人的眼里,它本质上就是丑。”
“啥玩意?丑?”吴镇武大为不解,“我怎么觉得挺漂亮的啊?”
苏亦笑,“审美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有人觉得丑就会有人觉得美,甚至,有人觉得此类建筑,就是曰本人的小家气的具体表现。”
吴镇武就更不解了,“挺豪华的啊,当年能够建造这种豪华建筑,在国内应该不多吧?”
苏亦说,“兴亚式建筑是二三十年代被伊藤忠雄、佐野俊树和武田刚一引入曰本的。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并且将日式风格与西洋风格相互融合。借鉴的就是当时欧美建筑风格,然后在加上日式的木结构屋顶作为装饰。本质上,房顶只有装饰作用而缺乏实用性,还增加建筑成本,采光也不好,很多人觉得多出来的屋顶,也没有啥装饰作用,反而是累赘,画蛇添足,并且内部装饰也极为简陋,占地小层数少规模也不大,不够欧美建筑奢华,也不够东方建筑大气,完全就是反映出了,二战前夕曰本资源溃泛经济落后的糟糕状况,因此,在建筑风格上也只能采用这种小家气的建筑,完全无法跟经过文艺复兴的欧美建筑媲美,因此,有人给出了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评价。”
苏亦说完,吴镇武下意识点了点头,“这么说也很有道理哈,毕竟这些大楼,除了塔楼比较高之外,其他的楼层确实不算太高,确实小家气。”
苏亦乐得哈哈大笑。
那么上面他说的评价,真的有道理吗?
有点道理,却也不能说全对。
主观性太强了。
明治维新以后,曰本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都开始“脱亚入欧”了,在建筑领域上,也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影响,古典建筑风格迅速衰落,这样一来咋办?
于是,折衷主义的兴亚式风格就应运而生了。
此外,曰本古典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然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木材的稀缺,大量的建筑被摧毁,和风建筑也被迫停建。再加上现代建筑的兴起之式,锐不可当,兴亚式建筑风格就开始大行其道。
说到这里,苏亦又拿着中国的“宫殿式”建筑跟兴亚式建筑做对比。
“宫殿式具有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是被民国政府推崇,还说它式民族固有样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正统继承者。作为伪满时期采用的兴亚式,却有着明显的“和风”,本质上,一定时期的建筑样式必定收到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不能简单的用美丑来贬低兴亚式建筑,就算在咱们长春的兴亚式建筑,也存在着多种尝试,一会,咱们慢慢观察,一一梳理,实际上,兴亚式建筑也对民国时期的“宫殿式”建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一说,吴镇武又听不明白了,“啥借鉴意义?”
苏亦笑道,“都是西体东壳的折衷主义,都是在西方建筑的主体上弄一个屋顶,不过咱们国内宫殿式,弄的是大屋顶,而不是兴亚式的小屋顶。”
吴镇武笑道,“果然,小曰本就是小曰本,连建筑都这样抠抠搜搜,充满小家气。”
说说笑笑,接着,他俩马不停蹄杀到第二厅舍——伪满首都警察厅。
它跟第一厅舍恰好对街相望,都是在斯大林大街上,一东一西,对称分布,与第一厅舍相呼应。也就比第一厅舍晚10天开工,1934年竣工。原为伪满司法部,司法部迁往新民大街后为伪满首都警察厅。
这楼现在是CC市局所在地,完全继承了之前的单位属性。
因为之前他们去市委大院参观,还拿到保卫干事的介绍信,进入公安大楼的时候,也没有阻拦,甚至还有宣传科的干事陪同,苏亦挑选一些角度拍摄照片以后,就开始拿起素描本开始画素描图。
他这本领,吴镇武之前在南湖宾馆已经领教过,也不惊讶,反倒是市局的宣传干事,哭笑不得,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位北大的高材生,为何有这样的雅兴跑来这里画画。
好在他不阻拦,简单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让他们不要乱跑之后,也就离开。
相机是苏亦跟考古专业摄影老师赵思训先生借的,他在北大的时候没少跟对方混在文史楼的暗房洗照片,借一部相机,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胶卷要自己买。
就算黑白胶卷,也不便宜。
这种消耗品,苏亦也不能使劲造。
对于拍照,他也是能省则省,尤其是建筑群,尽量画建筑素描图,不怪他抠抠搜搜,主要是今天打卡长春的满洲式建筑,胶卷消耗的比较狠。
不仅如此,之前在研讨会上,他的胶卷也用了不少,作为为数不多可以拎着相机自由出入会场的临时会务人员,苏亦自然备受瞩目。
不少人都过来找他拍照,他辈分小,年纪也小,脸皮薄,也没有经验,不太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特别是,一开始还傻乎乎的,帮大家拍摄单人照片,所以,胶卷消耗的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快,也让他收获了不少与会学者的联系方式。
以后洗出照片的时候,还要给人家寄回去。
而且,他因为多出来一个相机,都要客串拍照的工作。到了后面,胶卷拍完了,却没法雨露均沾,没法子,主办方只能给他提供胶卷让他拍照,让客串一波摄影记者,也让他狠狠地刷一波脸。
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胶卷真的不多,只能继续干手绘的老本行。
这栋建筑跟第一厅舍相比,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建筑师相贺兼介将他所理解的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其中,是充满中西合并的满洲式建筑。
因此,长春的兴亚式建筑跟曰本本土的兴亚式建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融入了多国元素。
对这些,吴镇武是真的不懂,越发好奇,“都融入哪些元素?”
“挺多的,因为出自于政治需要,建筑物不可能过多呈现中国元素,因此,各国各民族的建筑风格都有,比如曰本建筑史学家村田治郎在1944年出版的《满洲的史迹》,他在论述建筑的演变时候,就按照长城把咱们中国划分为两个区域来论说,注重强调满洲与当时中国的其他区域拥有者截然不同的建筑文化。他否定了以汉族为中心的建筑史,重点强调蒙古族、女真族、汉族加上俄罗斯以及曰本的建筑方面的融入,才是伪满建筑的特色。”
吴镇武摇头,“这本质上就是人为的,并非历史自然演变,如此论述,也是狼之野心。”
从这点上,就可以判断,当年曰本学界“满蒙回藏鲜之学”之盛行。
看了第一、第二,接下来肯定是第三厅舍了。
都在这附近街区,建筑于1933年4月开始建设,第三厅舍建成后,由伪满财政部使用。
这栋楼也借鉴了前面两栋楼的经验,在它们的基础上继续改进,依旧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过比较低,地面两层、地下一层,它是伪满政府办公建筑中第一个采用框架结构的建筑。
解放后,这里就变成学校了。
就是后来的吉林财大旧址,现在叫财贸学院。
既然是学校,门岗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对他俩来说,反而是熟悉的环境。
进入学校以后,苏亦才发现大楼变成三层高了,一打听,才知道,今年年恢复高考,学生变多了,需要大楼上加盖一层,中间的塔楼则变楼高了。
这样一来,大楼的结构跟外形也都改变了不少,尤其是塔楼的屋顶,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形状,好在新加盖的楼层风格融入的也很高,并没有完全改变整栋大楼的形状。
吴镇武见状,问道,“都这样了,还没有必要绘画拍照吗?”
苏亦点头,“没事,来都来了,先画再说,而且一会去对面有惊喜。”
按照流程,拍完照,继续画素描图。
因为是学校,苏亦作画,还多人都围观上来,都好奇他们是哪个专业的。
得知他们的身份,这帮学生都忍不住哇起来,对此,苏亦习以为常。
最后,财院的学生还邀请他们进大楼里面观察,终于有一栋是可以自由参观的大楼了,不容易。
接着就是第四厅舍。
史学界叫它——伪满洲国民生部大楼。
建于1935年,为伪满政府建设的第四厅舍。建筑整体平面呈F形,主楼地上2层,地下1层,中间为塔楼,正门朝东,台阶5级,由6根柱子支撑房檐,双檐之间设一夹层。地上第2层采用拱窗,与第1层方窗之间的墙面设有双柱浮雕。
其格局及样式跟位于马路对面的伪“财政部”大楼相同。
这就是苏亦口中的惊喜。
第四厅舍,几乎是照搬了隔街相望的“第三厅舍”,两者仅在建筑面积上略有差别。这座建筑竣工后,两栋几乎一模一样、如同“双胞胎”般的建筑就这样隔街相望,长达数十年。
一开始是伪满交通部入驻其中,不久后伪满交通部搬迁至今新民大街后,这里成为伪满民生部的办公场所。
1945年3月,伪满民生部撤销后,成立伪满厚生部,仍在“舍”内办公。
1957年,这栋建筑成为吉林省地方工业研究所的办公场所,后来作为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办公楼至今。
第三第四两栋楼对称分布的,现在,对面加盖以后,就剩下它还保持的原汁原味。
在马路牙子,就可以观察它的建筑布局,再加上之前去过财院,都不需要进入里面,拍摄、画图之后,苏亦也没有过多逗留,直奔下一站。
舍,就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是伪八大部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
这栋楼,终于不在斯大林大街了,而是位于新民大街,此处原为总务厅和参议院的办公楼,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教学楼,也就是未来的吉大新民校区。
相比较存在感不是很高的其他几个厅舍,舍名声很大。
1936年竣工,它是当时当春最高的建筑,也建设的几位豪华,建筑平面呈“山”字形,高,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完全参考了前几栋楼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此,整栋楼极为特色,在各种元素的融合上也做得更好,甚至,还把曰本国会议事堂的造型照搬过来,然后将屋顶换成了中式绿瓦,也算是融合了中式元素。
这栋楼太大。
在外面拍照绘画之后,他俩也没进入内部参观。
没有必要,他们又不是研究建筑结构的,充其量就是好奇其历史,到原地走访一圈,已是难得。
接着就是第六厅舍,也在新民校区之中,以前叫做顺天大街,现在改成了新民大街。也是长春未来有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是当年的伪满洲国”的政治中心,地处伪满皇宫的中轴线上,被称为中央大道,“伪满八大部”中有四大部(伪满军事部旧址、伪满司法部旧址、伪满经济部旧址和伪满交通部旧址)位于这条街道两侧。
它原来是伪满司法部大楼,与第十厅舍伪经济部隔顺天大街相望。该建筑主体由相贺兼介主持设计。
相贺兼介是一个半路出道的家伙,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地区缺乏曰本设计师的现状,使旅居东北多年的相贺兼介获得“第一厅舍”和“第二厅舍”的设计权;而“第六厅舍”的设计方案则是他竞标伪满洲国国务院办公楼落选方案的缩小版。
于是,第六厅舍,也成了拥有炫目绿色琉璃瓦屋顶满洲式建筑物。也被称为最有曰本风味的建筑大楼,跟舍一样,都是1936年竣工投入使用的。
既然,它跟第十馆舍(伪满经济部)隔街相望,苏亦也懒得顺着第七厅舍,直接跑去第十厅舍拍照、画图。
它现在也是医科大的教学楼,主体部分为地上四层,中间部分,两翼则为三层,还有半地下室一层,而且相比较其他大楼,它的建筑装饰极少,两侧外墙都是深褐色面砖,中间贴灰白色石材,中间高起部分为两坡屋顶。
苏亦一边画,吴镇武一边感慨,“可以说,它是整条新民大街最为朴素的大楼了,确实很合适当教学楼。”
苏亦笑,“就是因为太朴素了,当时甚至被日本著名建筑家土浦龟城评价为一栋“丑恶”的建筑。”
扑哧!
吴镇武笑喷。
弄完第十厅舍,返回来弄第八厅舍(伪满交通部),为啥不弄第七厅舍,原因也很简单,它早就被拆除了,之所以被拆除,就是因为它伪满十四个厅舍里面建筑面积比较小的存在,拆除起来不心疼,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而第八厅舍的情况就好了很多,它虽然建筑形式简单,但装饰精美,外墙和屋顶嵌满琉璃瓦和琉璃面砖,当1937年底工程竣工后不久,这座在午后阳光照射下会闪烁琉璃光彩的建筑就立刻被当时的日伪官员赞许为所谓“新兴满洲式”建筑的一件力作。
也难怪会有人说第十厅舍是丑恶建筑。
医科大最后一栋楼,就是第九厅舍(伪满军事部)。
整栋楼转角,其余部分为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当时建筑师因地制宜弄了一个三角形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楼入口门廊处还添置了四根大望柱,局部女儿墙还采用了中国传统城垛口的形式,还有搭配上中国的硬山式屋顶,倒是装饰材料和色彩跟舍(国务院)保持一致,而不是跟对面的第八厅舍保持一致。
只不过跟第三厅舍一样,1970年的时候,整栋楼都加盖一层,而原来部分的硬山式坡屋顶旋转成了四,硬山顶也变成歇山顶,甚至屋顶的琉璃瓦也变成绿色的,甚至还在其里面上雕刻浮雕图案作为装饰,风格改变不小。
苏亦对比原来的旧式图片,加盖后的建筑,好像变丑了。
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感觉,吴镇武也是这么觉得。
紧接着,俩人才离开医科大,去附近的伪满综合法衙。
这栋楼就很有特点了。
跟之前的大楼都不一样,他是由建筑师牧野正巳设计的,对方长时间呆在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了解,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也融入了自己的理念,使得建筑呈现出来不同于欧美殖民中国时所建造的法衙建筑。
苏亦他们两人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也都忍不住感慨,伪综合法衙环境确实很好,高墙耸立,绿树环抱。
大楼正中塔式楼顶,嵌以紫色琉璃瓦,而外墙用咖啡色薄砖贴面,外表呈圆角曲线形,完全不同于之前方方正正的建筑主体。
一个医院,又这样的环境,确实不多见。
嗯,没有错,现在的伪满综合法衙就是一家军医院。
兜了一圈,终于把伪满八部的大楼,一网打尽,两人也累得够呛。
但,资料还没有收集完,他俩只能顺着自由大路去寻找第十一厅舍(东师附中)。
解放后,作为东师的前身东北大学接受了伪满洲国兴农部,后来也就称为东师附中的校舍。
建筑不高,就两层,坐南朝北,为硬山顶两层建筑,平面呈“弓”字形,九十年代的时候被拆除,然后在原址上重建楼,不过为了保持特色,下面的两层为模仿原建筑外立面式样,也算是没有遗忘历史了。
第十二厅舍是伪满蒙政部所在地,1935年建成后迁入,位于斯大林大街,就在第三厅舍隔壁,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整栋建筑两面临街,平面呈“L”型,屋顶为四坡顶,主入口有4根巨柱式的方形壁柱,屋顶设有一座方形塔楼。
1937年5月,蒙政部被撤销后,该大楼由伪满营缮需品局、内务局、水利电气建设局等部门使用。
解放后,这里成为长春人大、市政协的所在地。直到1994年,旧楼爆破拆除,再然后就变成联通大楼,那时,旧址连影子都不存在了。
可以说,兜了一圈,由回到斯大林大街,这还没完。
伪满八部,还有文教部、外交部所在地没弄呢。
只能马不停蹄,继续干。
至于第十三厅舍旧址——伪满开拓总局(今吉林省吉剧院所在地),位于今自由大路与牡丹街交会处,三层楼,实际上,它就是跟第十一厅舍的师大附中隔街相望的地方,现在还没有完全修缮,有些破旧,远没有后世的崭新。
最后的是第十四厅舍——祭祀府。于1941年动工,1942年竣工,是伪满建设的最后一栋办公建筑。
这栋楼,后世存在感极低,鲜为人知,实际上,它旧址就在吉大新民校区。
只不过八十年代被拆除了,所以,大家都不怎么注意。
之前在医科大校区内,苏亦也好不容易才找到它。
至此,当年伪满洲国政府曾修建过14座办公楼,被苏亦一一清理出来了。
等回去整理资料,再跑一趟市图书馆以及档案馆,一篇质量还不错的论文,就可以水出来了。
不过作为强迫症患者,伪满中央银行旧址、伪满外交部旧址、伪满文教部旧址等建筑,也都被他一个不留的全部打卡。
这些地方,也都是在新民街区周边,也不需要跑太远。
瞎逛了一圈以后,苏亦也只能感慨,这个年代的长春,确实一个宝藏城市,经济活跃,没有后世的低迷,城市充满朝气。
逛了一圈,资料收集地越多,苏亦就越发现一个问题。
自1932年到1936年为止的四年时间里,就设计而言,“满洲式”建筑形式经历了从初期走向成熟的“满洲式”建筑形式与同时期的其他建筑形式相比,有着明晰的发生、发展的轨迹以及明确的政治意图。
简单来说,建筑风格主要是以政治为导向的。
并非完全从艺术出发。
而且通过苏亦对实例研究分析,很明显感觉出来,“满洲式”建筑形式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成型期,大量的建筑群,实际上式缺乏明显的共性。
所以,从建筑流派来说,“满洲式”建筑并不成体系,再加上这种形式的建筑设计只发生在伪满时期,经历的时期较短暂,其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
然而,它不能完全抹杀它的价值。
至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内的“宫殿式”建筑也存在着对它有着一定思路上的借鉴。
等回到南湖宾馆的时候,他跟吴镇武都累成死狗。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276章:长春——伪满时期的文化遗产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