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率兵杀到,将谭清、刘荣等人团团围住,一阵激烈搏杀之后,燕军所剩无几,平安对谭清喊道:“你们已经矢尽援绝,还不下马投降,我饶你不死。”
谭清挥刀砍翻了一名南军后,叫道:“你若下马投降,我亦饶你不死。”
平安大怒,催马挺枪来刺谭清。
忽然听到自己队伍一阵大哗,平安扭头一看,只见那燕王亲率精骑来援,朱能在左,丘福在右,当者披靡。
燕王对着谭清大呼道:“谭指挥,莫慌,孤来救你。”
谭清一见大喜,与刘荣振奋精神,奋勇杀敌。
燕王杀入重围,与谭清等人会合,然后又带领他们二人突围而出,平安率军在后紧追不舍。
燕王对朱能道:“朱都督,我等此番能否脱困,就看你的本事了。”
朱能道声遵命,便率数十骑兵断后,看见南军追来引弓便射,无不应弦而倒,南军不敢再追。
平安、张士行见燕王已然走远,便收兵回营。
夏四月,平安率军扎营于睢水南岸,燕兵据河北,与南军隔河相对。
燕王朱棣对众将道:“贼势窘迫,务求一战。我据险以待之,进则扼其喉,退则拊其背,贼兵必败。”遂令都督陈文扼睢水要处为桥,先渡步卒辎重,骑兵随之,并分兵守桥,预防南军来夺。
陈文曾任大宁卫指挥,后随陈亨一起投效了燕王朱棣,陈亨阵亡后,他代领其职,升任都督。
次日,总兵平安将所部南军列阵十余里,分左右两翼,缘河而东,向燕军攻来。
燕王亲率骑兵出战,平安一见大呼杀贼,麾兵向前,与燕军战在一处。
张士行率后军来援,与陈文争夺所守之桥。张士行跃马奋击,一枪向陈文咽喉扎来,陈文举枪格挡,谁知张士行这是虚招,抽枪回来,一枪扎在陈文前胸,陈文躲闪不及,当场毙命。
张士行挥军上前,大破燕军,俘获数百人。南军夺桥而北,勇气百倍。
燕王看抵挡不住,也率兵过河而去。
平安率军紧追不舍,来至一处山坡之下,看到燕王就在离自己一箭之地外,平安催马上前,追上燕王,大喝一声,挺槊直刺,眼看便要刺入燕王后心。
忽听得旁边树林中一人大喝一声道:“休伤我主!”燕将丘福率数百敢勇之士自林间突然冲出,一箭射在平安战马前腿之上,那匹战马立时扑地,平安也从马上摔下,不待燕军杀到,平安亲兵立刻将他拉上马去,向南岸逃去。燕王这才逃得性命。
丘福与燕王所率骑兵会合,转身向南军杀回,南军抵挡不住,逃回北岸。此战凶恶异常,南军指挥丁良、朱彬被执,燕将都指挥韩贵亦战死。
双方鸣金收兵,于是南军驻桥南,燕军驻桥北,相持者数日。南军粮尽,采野菜而食。
燕王对众将道:“贼众饥甚,今我军与其相持,彼居南岸,便于馈饷,待一二日后,敌粮草稍集,贼众得济,未易破也。不如乘其疲敝,为速胜之计也。”
众将点头称是。
于是燕王留兵千余守桥,而潜移大军辎重东行,离开南军大营三十里处扎营。待到夜半,燕军渡河而南,绕出南军其后。
待到天明,南军始觉。平安率军列阵而出,与燕王大战于齐眉山,自午至暮,两军杀了个旗鼓相当,不得已各自收兵回营。
来日再战,会天大雾,旋绕山间,十步之外不见人影,平安怕误伤了自己人,领兵撤退。
待到午时,云消雾散,燕王立刻领兵追击,不出十里便追上了南军。南军见之大惊,以为燕军神通广大,其实是南军在大雾中迷路,故此一个上午只走出了十里之远。
平安见无法逃脱,将头盔一摘,向地上一掷道:“要死屌朝上,就在此处与燕贼决一死战。”遂命手下掘壕自守,筑垒为战。
燕军如潮水般冲来,南军营中飞矢如雨,又是一番惨烈的厮杀,至中午时分,双方都杀得精疲力尽。
正在此时,燕军背后一军杀来,为首之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正是中山王徐达之子,燕王妃徐妙芸之兄魏国公徐辉祖率军来援,登时就把燕军杀得大败,四散奔逃。
燕将蔚州卫千户李斌为大军断后,拼命抵挡,却因马失前蹄,摔下马来,为南军所围,力斩数人而死。南军大获全胜。
自南下以来,燕军连番受挫,大将王真、陈文、李斌皆骁勇善战之辈,都死在当场,燕军士气为之一沮。
燕军诸将皆生恐惧之心,相约来到中军大帐,劝说燕王道:“今我军深入南境,与贼相持,盛夏行师,历来为北兵大忌。况暑雨连绵,淮土蒸湿,若生疾疫,有曹操赤壁之憾。今睢水之东,平畴旷野,且多牛羊,二麦将熟,粮草充足,若我军渡河择地而营,休息士马,待机而动,为万全之策也。”
燕王环顾诸将道:“两军相逢勇者胜!用兵之道全在一口气,有进无退,无不胜矣。今若北渡,士气不复,大军解体也。今当乘敌粮草未至,疲弱不堪,与其再战,可一举破敌。公等所见太过短视耳!”
燕军众将虽不敢言语,却满脸写着不服二字。
燕王见此情形,遂下令道:“诸将欲渡河者左立,不欲渡河者右站!”
只听得一阵脚步杂沓之声,诸将多趋左而立,唯有朱能,郑亨二将站在右边,还有一员勇将指挥王忠,站在中间,左顾右盼,不知如何抉择。
燕王朱棣见此情形,不由得大怒道:“公等自为之!孤一人杀到京师,以清君侧!”
众将闻言低头不语。
朱能见势不妙,忙劝解道:“诸君勉之!昔日汉高祖十战而九不胜,卒有天下,岂可有退心!天下事往往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军已至淮水,不下京师,决不南返,有违令者有如此木。”
说罢,他拔剑将桌案一角砍下,振臂高呼道:“燕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将闻听皆浑身一震,也都举手呼应。
燕王脸色这才缓和下来,对众将道:“贼粮自淮安运来,且至大营,虑我扰之,必分兵防护,而兵分则弱,我以全军袭之,贼力不支,必弃粮而溃,若营中贼众出援,我乘其混乱,必一鼓破敌。”
于是燕王便再次派遣刘荣前去堵截南军粮道,这次刘荣知道事关重大,欣然领命。临行之时,燕王叮嘱他道:“若贼有大众,不可与之鏖战,速来报我,可且战且退,以疲其力,引其进入埋伏,便是大功一件。”
刘荣道声遵命,率一千轻骑而去,对南军夺其粮饷,断其樵采,燕王命人骚扰南军大营,使其不得安睡,为指挥战事,他自己也衣不解甲者数日。
平安等人苦不堪言,与徐辉祖商议如何对敌。
徐辉祖思索半日道:“齐眉山道路崎岖,转运不便,不若大军移驻灵璧,靠近汴河,就粮方便,已做长久之计,燕军深入我境,不利持久,不出几日,便会退兵。届时我等率兵追击,必可大获全胜。”
平安点点头道:“此计甚妙。”遂率大军移驻灵璧,燕军率大军亦追蹑而来。
这一日,燕将刘荣来报,时有南军运粮民夫上万,以小车载粮数十万石,向南军大营而来,离此处还有二十里之遥。南军副总兵平安亲率马步军六万护之,使负粮者居中。
燕王朱棣闻报大喜,命虎贲之士万人埋伏在南军大营附近,以绝其援。又令高阳郡王朱高煦伏兵于林间,待敌疲惫之际即刻出战。而燕王自己亲率大军前来迎战平安。
平安一见燕王杀到,立刻分骑兵为两翼,夹击燕军。左右驰射,矢下如雨,燕兵被杀者有千余。
燕王面不改色,麾军纵击,横贯其阵,将南军一断为二,运粮民夫大惊,弃粮而走,四处乱窜,将南军队伍扰乱,平安喝止不住。
徐辉祖和张士行等人闻听平安中伏,急忙率军出营,前来援救,甫一出营,便遇上了燕军万余虎贲之士的埋伏,张士行拼力厮杀,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和平安等人会合,还众人未等退回大营,在林中埋伏的朱高煦又率军杀出,燕王率军又掩击其后,南军腹背受敌,力不能支,遂大败而逃,被斩首无数,丧马数千。
平安等人逃回大营,塞壁坚守不出。
燕王朱棣率众将登高观察敌情,见南军塞垒不出,对众将笑道:“诸位以为贼众塞营门所为何事?”
诸将看后,也笑着对答道:“贼军经此大败,不敢再战,固守待援耳。”
燕王摇摇头道:“不然,此贼人惑我之计也。看似塞门不出,实则凿洞其上,欲从中坠之而出,乘夜劫我营而遁,须谨慎防之。”
众将这才恍然大悟,仔细观瞧敌营,果然如此。
是夜,平安面色沉重,对众将下令道:“今日军败,粮食不济,军心不稳,我欲率军前往淮安驸马梅殷处就粮,诸君以为如何?”
徐辉祖无奈叹了口气道:“目下也只好如此了。”
平安道:“那既然如此,明日一早,张指挥为前锋,魏国公为中军,我为殿后,三声炮响,我等即刻突围而出,至淮安会合。”
张士行和徐辉祖答应一声,各自准备去了。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张士行正在集合队伍之时,忽然听到三声炮响,他不禁有些诧异:“如何这么早便要突围了,也无人来知会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