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屠龙后记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二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19

屠龙后记 鹤排云 4079 2021-11-30 11:42

  原来这位老者便是袁珙。

  去年底燕王朱棣决心南下,与朝廷军队临江一决时,他也曾征询过袁珙的意见。袁珙当下便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大吉。于是袁珙便带着胡英也跟随大队燕军一同南下。

  胡英跟在燕王朱棣左右,一路也出生入死,打了不少硬仗,立了不少战功。

  燕王朱棣登基后,为究治奸党,立刻恢复了锦衣卫,胡英因功便被授予锦衣卫千户,为正五品。另外朱棣命北平按察使陈瑛火速南下,就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审理奸党一案。

  袁珙因此前多次预测天象助燕军获胜,被授予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不过袁珙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能够封侯拜相。在听闻朱允炆出逃后,他便自告奋勇,带着自己的徒弟胡英,一起出京追查朱允炆下落。如能抓住或者杀死朱允炆,那可真是大功一件,在诸多靖难功臣中也有一个立足之地了。

  胡英问道:“师父,那下一步我们该向何处查询呢?”

  袁珙装模作样的掐指一算,然后断然道:“去淮安。”

  胡英一愣道:“淮安尚在驸马都尉梅殷手中,此人还未归附,如何能去?”

  袁珙道:“梅驸马拥兵四十万驻守淮安,威胁京师后路,皇上定有举措,我看当以招抚为上。况且你出京之时,皇上许你便宜行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我前往淮安,说不定既能招降驸马,又能抓住奸党,一举两得。”

  胡英拱手道:“谨遵师命。”

  天上斜月如钩,四周夜色朦胧,一辆马车在黑漆漆的官道上奔驰,车顶上挂了个写着孙字的灯笼,袁小五稳稳坐在车前,不时挥动马鞭,驱策两马飞奔。

  张士行和他并排而坐,见他脸色坚毅,一语不发,心中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今日傍晚时分,小五突然来至小院,将众人载上马车,却并没有出东门去运河码头,而是直接出北门向北边疾驰。

  张士行等人见到,便惊问其故。

  小五便略略把胡英已发现他们的踪迹,秦先生假扮众人前往码头之事说了一遍。

  朱允炆听后,不住连连点头称赞道:“秦先生,小五哥真乃义士也。若天下人皆如尔等,何愁燕贼不灭,社稷不复。”

  小五淡淡道:“我是为王御史才如此做的。你们名列奸臣榜,肯定也是王御史的朋友,他为人忠直,却惨死在鼠辈手中,令我报憾终身。故此我愿为他的同道中人做些事情,好弥补我内心歉疚。”

  黄子澄道:“小五,等我们到了淮安府就好了。天下依旧是我们的,不用象如今这般躲躲藏藏的。”

  张士行问道:“小五此去淮安府有多少路程,几时能到?”

  小五道:“扬州离淮安有三百里路,若是连夜赶路,明日傍晚时分可到。”

  张士行道:“那有劳小五哥了,大恩不言谢,等到了淮安,我们一定好生相谢。”

  小五道:“你是秦先生的朋友,帮你也是分内之事,不用谢我。他日你遇到秦先生,应该多感谢他才是。”

  张士行点头道:“秦先生真是个世外高人,其才强我十倍,若是他能帮我们,大事可成。”

  一路无话,次日傍晚他们这辆马车果然抵达淮安南门。

  淮安府位于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之处,地处南北要冲,为京师屏障,漕运总督驻节于此。

  梅殷率军抵挡燕军之时,总兵府便安排在漕运总督衙门。

  张士行一行人见城门口并未有士兵把守,觉得有些奇怪,入得城来,只见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都挂着白纸灯笼,孝幔低垂,更是惊诧不已,难道这淮安府出了什么大事吗,每户家里都死了人?

  待来至漕运总督衙门,众人一看,更是在门楣上挂满了黑布白花,在两旁的白纸灯笼映照下,甚是凄惨。就连守门卫士也都是披麻戴孝,一脸哀荣。

  张士行急忙跳下车来,问道:“梅驸马薨了?”

  那守卫瞪了他一眼道:“你是什么人,在此胡说八道。”

  张士行奇道:“若非如此,为何淮安府满城戴孝?”

  那守卫将他上下打量一番道:“你是从何而来,连国丧这么大的事情都不晓得,先皇驾崩了。”

  张士行猛然惊醒,看来他们是来得有些晚了,不管真假,朱允炆驾崩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了,这让他们该如何应对。

  张士行急忙对守卫道:“请你通禀一声,说原锦衣卫同知张士行拜见梅驸马。”

  那守卫把手一伸道:“你的腰牌呢?”

  张士行脸上发窘道:“来得匆忙,未带腰牌。”

  那守卫又道:“那你的名帖呢?”

  张士行又是一窘,道:“也未带名帖。”

  那守卫不屑一顾道:“你既未带腰牌,也没有名帖,我如何给你通禀?”

  张士行自行走各处以来,何曾受过这个气,不由得大怒,骂了句:“狗眼看人低。”便冲上去一把擒住那名守卫的手腕,将他扭到背后,那守卫疼得大叫,其余门口守卫见势不妙,各持刀枪,将张士行团团围住。

  车上盛庸、小五两人也急忙跳下车去,准备给张士行助拳。

  正在这时,从门内走出一人,三绺长髯,眉清目秀,身上也穿着重孝,对众人喝道:“什么人胆敢在总兵府前喧哗,不要命了吗?”

  张士行抬头一看,认得此人是驸马府长史黄彦清,便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黄先生,在下原锦衣卫同知张士行,特来拜访梅驸马。”

  黄彦清左右四顾,见并无闲杂人等,急忙走下台阶,将张士行扶住,低声道:“张同知,你怎么来了?我们已多年未见了。”

  他看见盛庸和小五二人,有些眼生,便问道:“这二位是你的朋友?”

  张士行点点头道:“我还有一些朋友,想见梅驸马。”说罢,走到车前,将朱允炆等人一一扶下马车。

  那黄彦清在暗夜中看见了黄子澄、黄瞻、王恕等人,由于他曾任国子监博士,与这几位诗酒唱和,常有往来,故此虽然天色已晚,一眼便认了出来。

  他急忙上前一一握住几个人的手,激动道:“怎么你们几位也都到此了?”

  黄子澄等人感叹道:“黄兄,真是一言难尽啊。”

  黄彦清一回头又见到了朱允炆,他看着眼熟,但见朱允炆这副打扮,又不敢相认,在原地迟疑不动。

  朱允炆上前一步,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贫僧空闻见过黄博士。”

  黄彦清一听声音,终于确认了眼前这位光头和尚便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建文帝,眼泪刷得一下流了下来,正欲跪倒叩头,黄子澄一把将他扶住,低声道:“此处不是说话之所,我们见过梅驸马再谈。”

  黄彦清猛然醒悟,将眼泪擦拭了一下,带领着众人入府,黄彦清又回头对守卫道:“没有我的命令,今夜不许任何人出入,违令者斩。”

  那些守卫都吓得吐了一下舌头。

  黄彦清领着众人来至大堂之上,只见堂上孝幔低垂,四周摆满了纸扎,中间摆着香案,香案之上供着一个神主牌位,牌位上写着大明神宗孝愍皇帝之位。

  香案之下,一个人披麻戴孝跪在前面,哭得嗓子都哑了。

  黄彦清喝令左右退下,然后急忙上前将此人扶起,欣喜道:“驸马爷,你看谁来了?”

  原来此人正是梅殷,他转过身来,看见一群人站在堂下,当中一人,是个光头和尚,眉目之间却是十分熟悉。

  他急忙走下堂去,来到朱允炆身前,仔细打量。朱允炆苦笑一声道:“姑父,别来无恙?”

  梅殷一听此言,确认他是朱允炆无疑,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拜道:“微臣见过皇上,微臣无能,致使京师陷落,江山不保,请陛下降罪。”

  朱允炆急忙将他扶起,温言抚慰道:“卿何罪之有?是朕用人不当,错信了李九江,致使大局崩坏,此皆朕一人之过,与尔等无关。”

  梅殷眼泪汪汪道:“京师传来消息,说陛下驾崩,自焚而死,故此臣与黄长史私下给陛下上了谥号和庙号,命全城戴孝,陛下不会怪罪微臣吧。”

  朱允炆微笑道:“这正说明你忠心耿耿,朕怎么会怪你呢?”

  黄彦清道:“梅驸马,此处不是说话之所,请到内堂细谈。”

  梅殷听后,急忙带众人来至后堂,命亲信卫士在外把风,不许任何人入内。

  梅殷请朱允炆上坐,再次跪下叩头。

  朱允炆将他扶起,感慨道:“当此危难之时,能见到至亲,江山恢复有望。”

  梅殷却站在当地,并不搭话。

  盛庸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道:“梅驸马,现如今陛下已逃出生天,来至淮安,你拥兵四十万,当振臂一呼,天下勤王兵至,定能一举恢复河山,如此大事,你为何一语不发呢?”

  梅殷叹了口气道:“盛侯,你有所不知。我这四十万大军是新募之兵,只能守城,不能野战,故此当燕军南下之时,我谨守城池,不让燕军越雷池一步,谁知他们竟然绕过淮安,直插扬州,盛侯又未能抵挡住燕军,故此京师陷落。当陛下驾崩,新皇登基的消息传来,军心已散,我手下四十万大军便星流云散,各归乡里了,现如今城中守卫不足五千,都是我带来的原京师羽林诸卫,原本打算明日随我南下进京。”

  众人闻言大惊,议论纷纷道:“我等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此处,不想竟然是这个结果。”

  梅殷脸色痛苦,从怀中取出一方手帕,递给朱允炆,道:“君亡臣亡,君存臣存,在下一切听从陛下的安排。”

  朱允炆接过那方手帕,只见上面殷红一片,竟然是用鲜血写就:“夫君速归,否则满门性命不保。”

  朱允炆看罢,长叹一声,道:“驸马请归,朕再作他想。”

  梅殷听后,泪流满面,众人也都嗟叹不已。

  这时黄彦清上前一步道:“臣有一计,可挽危局。”

  朱允炆听了,顿觉眼前一亮,道:“黄卿请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